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东西问丨李世武: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

来源:民族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东西问)李世武: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新社昆明1月8日电 题:李世武: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陈静 史广林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

(东西问)李世武: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新社昆明1月8日电 题:李世武: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陈静 史广林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艺术。在多民族艺术交融的过程中,汉族艺术对各少数民族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少数民族艺术对汉族艺术的影响、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亦不容忽视。

云南大学东陆骨干教授李世武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多民族艺术交融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传统。多元的民族艺术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李世武:民族迁徙、民族融居、国家包容的民族政策等,是促进多民族艺术交融的外在原因。而多民族艺术交融的内在原因在于:人性层面的内在趋同。

2021年12月22日,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会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行。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民族是划分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类共同体的重要范畴之一。民族可以体现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又可体现出人类的同一性。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西南民族中广泛传唱的关于各民族同宗同源的神话、史诗,是对“人”的范畴大于“族”的范畴的诗性诠释,是对族类之“异”与祖源之“同”的哲学省思,也是对民族和谐共存的美好祈愿。这种诗性智慧、哲学省思作为一个强大的民族隐喻,发挥着导人向善、宣传民族团结思想的作用。各民族共有的本性,正是艺术跨族界交融的根源。

中新社记者:中国多民族艺术的交融和构筑,有何特点?

李世武:中华民族传统智慧滋养而成的民族认同观念,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层面上,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因各民族日益交往交流交融,文化上彼此交流、互鉴,“同”的成分越来越多。

2021年12月20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坦田村,当地民众和在村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包饺子,迎“冬至”节气。中新社发 蒋友亲 摄

其中,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熔铸成的艺术之“同”,可以分两个层面理解:首先,对其他民族的某种或多种艺术传统直接接受而表现出的“同”;其次,对其他民族艺术传统进行借鉴,注入本民族的原生情感、艺术题材、艺术技法后创造出新的艺术经典,形成“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意义上的“同”。

例如,朱万曙将流传在彝族中的“董永故事”唱本之一《董永记》,与可能是其母本的汉族唱本《大孝记》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种唱本在大的情节框架和具体内容上相似之处较多;彝族唱本较之汉族母本,在情节上、细节和描写上有不少的丰富;彝族唱本融入了彝族自身的民族文化色彩;汉族、彝族唱本,从感念恩师、妇德母仪、“孝”为根本三个方面体现了文化观念的趋同。

2021年9月,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小学,学生在跳竹竿。近年来,该校大力开展以民族体育为主的大课间活动。中新社发 龙涛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多民族艺术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何作用?

李世武:“少数民族吸收汉族艺术、汉族吸收少数民族艺术、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是多民族艺术交融的三大重要维度。各民族通过艺术交融,为中华艺术提供了丰厚养料,在情感交流、审美交流中,走向“艺通族心”的美妙境界,在艺术世界中共筑共有精神家园,有力地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8年4月28日,中国苗族姊妹节盛装巡游活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举行。苗族姊妹节被誉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首先,少数民族吸收汉族艺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客观地看,汉族艺术确实以其强大的辐射力,为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这和汉族艺术博采众长的包容性、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汉族的人口优势、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而居的友好居住方式、汉语言文字长期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因素有关。汉族艺术对少数民族审美意识、民族精神产生影响的案例数不胜数,辽三彩(契丹族)、大本曲(白族)、子弟书(满族)、乌力格尔(蒙古族)等艺术遗产,都是少数民族吸收汉族艺术的典型例证。少数民族在发展自身艺术的过程中,往往对汉族艺术的优质成分进行吸收、借鉴,进行再创造,从而提升本民族的艺术品格,丰富本民族的艺术样式。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zonghexinwen/2022/0108/1020.html



上一篇:在艺术作品中看云南民族心向党党的光辉照边疆
下一篇:贵州高校团队根植民族艺术 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

民族艺术投稿 | 民族艺术编辑部| 民族艺术版面费 | 民族艺术论文发表 | 民族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民族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