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世界最长“活”史诗《格萨尔王传》传唱千年的(2)

来源:民族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按照学界此前基于《格萨尔王传》文本和艺人说唱故事的估算,它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翻译成汉字有2000多万字。与流传下来的古代史诗相比较,《

按照学界此前基于《格萨尔王传》文本和艺人说唱故事的估算,它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翻译成汉字有2000多万字。与流传下来的古代史诗相比较,《格萨尔王传》篇幅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数倍、古希腊《荷马史诗》的数十倍,堪称世界史诗之最。如果加上不同艺人说唱、不同地区流传的各种异文本,史诗篇幅更加浩繁,内容更加丰富。

史诗诞生于古代藏族部落社会时期,主要由藏、蒙民族共同创作。在藏族,被称为《格萨尔》,蒙古族则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

作为一部融汇了中国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等知识体系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古老的《格萨尔王传》保护与传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期。如今,随着国家的保护和传播方式的更新、迭代,《格萨尔王传》这一中国自己的英雄史诗将以更多元、更新颖的方式被传颂和弘扬,以新的面貌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来源:新华网 向思敏 孙冰洁)

黑暗不永,光明终至,以正义战胜邪恶,是深受苦难的人民的期盼。

格萨尔的传奇史诗是“活”的。

这部史诗发源于孕育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源头,通过行走在西藏、内蒙古等地的传唱人诵歌吟唱,《格萨尔王传》的故事飞出雪域高原,传播到广袤大地。从西藏到内蒙古,从青海到云南,从甘肃到四川……都流传着它的故事,成为团结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千年的沉淀中,涵养出深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95年6月在奥地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藏学会议上,《格萨尔王传》首次作为专题项目在会上讨论。

什么样的故事能传唱千年?

1989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第一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

西藏昌都邦达草原牧民聆听“格萨尔王传”。图片由斯塔多吉提供

早在上世纪,整理格萨尔史诗的工作就已开展,大规模寻找民间艺人、抢救性搜集说唱版本。

动画电影《格萨尔王之磨炼》赛马大会画面

格萨尔弹唱艺人在草原上弹唱格萨尔。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少年时期,在部落以王位和美女珠牡为赌注的赛马大会上,他战胜了阴险狠毒的叔叔和岭国众将领,一举夺魁,登上了岭国国王的宝座,成为格萨尔王,开始了他惩恶扬善、造福百姓、征战四方的历程。觉如打败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部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国的辛赤王等,先后降伏了几十个“宗”(古代藏族地区的部落、城堡和小邦国),统一了青藏高原。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zonghexinwen/2022/0604/1084.html



上一篇:福建泉港:掌中木偶“舞”进校园 非遗表演庆六
下一篇:延平区“艺术普及志愿服务”成果汇演活动在东

民族艺术投稿 | 民族艺术编辑部| 民族艺术版面费 | 民族艺术论文发表 | 民族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民族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