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2020水墨艺术实验研究展 意在回答时代性的新课题

来源:民族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代水墨发端于1980年代末期,它既是中国画对大时代变革所做出的回应,又是中国现代美术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及至当下,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科学与艺术、自我与他者互动互逆的

当代水墨发端于1980年代末期,它既是中国画对大时代变革所做出的回应,又是中国现代美术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及至当下,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科学与艺术、自我与他者互动互逆的格局中,当代水墨再度被时代课题所逼问:如何处理水墨与影像、装置及新媒体艺术的关系,并由此构建新的语言形态?如何在现实经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立场与态度?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中国当代水墨研究中心”,并推出“中国当代艺术转型期的水墨探索第一回展:2020水墨艺术实验研究展”,意在回答时代性的新课题。

展厅现场,观众在冯斌创作的《舞》系列作品前驻足留影

从中国画到水墨画、从实验水墨到现代水墨,对中国传统绘画演变的数易其名,足可见其现代精神的注入与其现代性变革的艰辛。而水墨画在这40年间的拓展、实验、创新也和中国画的回归、返古与持守相并行,从而构成了水墨画与中国画回环往复的文化景观。在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主编尚辉看来,中国画的这种现代性转型,一方面是秉承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实精神,另一方面则是从艺术家的个体经验表达中进行现代视觉形式的探索,最富现代感的形式语言与最具传统精神的笔意墨韵,已成为中国画现代性变革的基本理念与艺术理想。而水墨画则脱离了笔墨的疆界,开始进入了多介质引入、图像征用与观念表达这个更广阔的当代艺术范畴。

对于水墨在当下面临的压力,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认为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传统,二是来自新媒体艺术,三是来自社会。“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和绘画传统,1000多年的文人水墨艺术史,这样一个传统如何在当下语境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课题。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崛起,当代水墨是否有其生存空间,它如何发展,如何形成自己的当代话语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拷问。因此,我主张‘当代水墨'是开放性结构,它可以和任何一种新媒材、新媒介融合、互动,产生全新的当代艺术样式。第三重压力是来自于社会压力,今天的当代艺术总体而言是在精英小圈子、在学院体系之内的活动。如何把当代水墨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推向社会,让老百姓能享受到当代水墨所带来的美学愉悦,让当代水墨成为普及性的艺术样式,这也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成立后的“中国当代水墨研究中心”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可概括为:梳理与反思当代水墨的发展历程,重构当代水墨的话语体系,探索当代水墨的教学与美育模式,推动当代水墨的全球性对话。


2013—(纸本水墨) 2018年 方力钧

很多努力探索的艺术家,既是当代水墨历史的创造者,又是每一个具体事件与现象的见证者。他们作品的风格与形态,不仅清晰地呈现出当代水墨大体相貌,而且准确地标示出当代水墨发展的新高度。

与油画和版画相比,方力钧的水墨画尺寸偏小,但形式杂多,其中大量是在旅行中完成,这得益于水墨画材料的特点,也得益于水墨画表情达意的传统意趣。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对饱和色的使用,还是所呈现的人物波皮相,虽然给观者以很深的印象,但却并不一定能唤起同样的感受,这之间的反差也许就是他的作品的用心所在。方力钧谈到,他一直关注的问题并不是以具体的现实问题或社会现象为主题——虽然作品中常常带有很强的现实感,而是痛感,是心理层面的痛感。对痛的感受力和对痛的反应力被他当作呈现生命饱和状态的指数,不断地测量、试探。对方力钧而言,具体的反应方式人各有异,而对痛的感受在更大程度上才是共性。而对共性的重视远重于对个性的纠缠,是方力钧确立已久的认知方向。


草白图(纸本设色) 2016年 陈亮

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冯斌对绘画语言运用的关注更为迫切。多年来他以材料、技法和图式为切入点进行全新的尝试,试图创造一种更具当代性的水墨绘画语言。新作《舞》系列转向对都市场景的个体描述,以相拥相依、亦幻亦真的人物舞动的影像化方式所呈现的都市元素与大面积的空白抽象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一种与现实脱离的空虚感。画面中舞者模糊的面容和晃动的身影,似乎是在不断规避舞者之间以及与观众的正面接触和交流,隐喻了当今社会躁动的表象下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和无奈的孤独。可以说,冯斌的《舞》系列作品把人文的视野扩展到对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的关照上,用水墨性的语言展现了当代性。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zonghexinwen/2021/0225/489.html



上一篇:关于生命与民族,高人总结了5个认识要点,谁学
下一篇:唐德松:用民族艺术为贵州添彩

民族艺术投稿 | 民族艺术编辑部| 民族艺术版面费 | 民族艺术论文发表 | 民族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民族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