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裕固族艺术“拾荒者”:建特色村寨不收门票留住

来源:民族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为柯翠玲介绍她收藏的裕固族服饰。石晶晶摄 中新网兰州6月20日电(石晶晶、高英)裕固族是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也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由于语言的存在而没有文字,裕固族的

图为柯翠玲介绍她收藏的裕固族服饰。石晶晶摄

中新网兰州6月20日电(石晶晶、高英)裕固族是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也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由于语言的存在而没有文字,裕固族的许多传统习俗和用品濒临消失。六十多岁的裕固族长老柯翠玲几十年来一直在发掘、收集、研究散落在民间的民族文物,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被誉为“清道夫”裕固艺术。

近日,中新网走访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采访柯翠玲、分享她的民族文化传承故事。

柯翠玲出生于裕固族牧民家庭。 14岁那年,她在家人的支持下,第一次“淘”了裕固族的物品。暂时的好奇心开启了她的收藏之路。

从此,下乡进村成了柯翠玲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到处走访民间艺人,挑选别人不想要的东西,被大家笑为“拾荒者”。随着收藏的越来越多,她当时住的平房已经堆不起来了,于是她借了朋友的煤棚,把她所有的裕固族的衣服和用品都装满了每个角落都“买”过。

柯翠玲已经不记得下乡时穿了多少双鞋,滑雪时遇到了多少危险路况雨路上,只要听说有好东西,不管多晚,柯翠玲都坚持要冲过去看看宝贝。被别人买,郁闷好几天不吃,气没保护好国家级文物。”

“裕固族是游牧民族。随着游牧生活的结束,有些东西也逐渐失去了。”每当想到即将到来的遗产保护,柯翠玲就到处赊账收藏,哪怕过着为亲人“白吠”的贫困生活和朋友们,她还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不失去裕固族的语言、宗教、风俗、服饰。

裕固族拥有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裕固族婚俗等。他们不断向裕固族老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柯翠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服饰的传承人。”裕固族老人,如果家里有什么东西,我会免费送给我,让我好好珍惜和保护它。”渐渐地,柯翠玲萌生了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职业的想法。

柯翠玲退役后o 生病了,经过几年的创业,她创立的公司已经开发出民族皮雕、裕固族服饰、挂件等数十种工艺品。多次荣获省内外奖项。柯翠玲还向裕固族妇女和残疾人传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她教过一百多个徒弟。

如何传承这个民族的传统习俗,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柯翠玲急忙上访,希望建立有特色的裕固村。她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当地越来越重视裕固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划拨土地及配套基础设施2万平方米,建设特色裕固村。

该村是第一个以衣食住行展示部落文化的裕固特色村落。柯翠玲说,为了建村,她和家人抵押了房产,借了600多万元。直到今年,她还有170万的外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不适,我进行了4次大手术。最困难的时候,海外商人为文物支付了数百万美元,但我拒绝了。”

号称艺术“清道夫”的柯翠玲,收藏了千余件文物。她说:“每件旧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和一段历史。我从来没有想过用文物赚钱。同时,规定我的孩子只有经营权,不能出售文物。” ”

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和感知裕固文化,柯翠玲坚持裕固村不收门票,只为保留民族记忆。柯翠玲说,“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裕固族,推动裕固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来源:信息网

作者/来源:光明网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文以传达更多信息。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zonghexinwen/2021/0624/804.html



上一篇:聚焦“互联网+艺术” “大鹏杯”互联网艺术爱好
下一篇:莫高窟竟以让民族心疼的方式而名动天下

民族艺术投稿 | 民族艺术编辑部| 民族艺术版面费 | 民族艺术论文发表 | 民族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民族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