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杂技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巧妙结合

来源:民族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时代在前进,艺术在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进步--观众对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意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作品除了呈现节目本身想表达的内容之外,故事背后留给观众的思考

时代在前进,艺术在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进步--观众对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意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作品除了呈现节目本身想表达的内容之外,故事背后留给观众的思考空间也是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部分。

杂技节目《绣琳琅》体现出多重创新。一是节目内容创新。创新基于传承,创作者在充分了解苗绣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予以创新,进而在舞台上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又不失民族传统的视觉效果。在创作中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将时代背景、技艺传承、苗族舞蹈动律作为创作根源,使作品内容更接地气。节目的音乐部分也融入了苗族传统飞歌的曲调,让观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跟随音乐旋律进入节目的意境。节目中的空竹象征着苗族群众的劳动成果,从另一个角度赋予了空竹新的生命,在呈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苗族刺绣也成为苗族群众宣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绣片上的花鸟鱼虫、山川河流,无一不是苗族群众对家乡热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展现。《绣琳琅》在节目最后部分将一块块单独的绣片进行拼接,使之成为一件完整的刺绣作品。它沿着蜿蜒的溪水、连绵的青山,一步一步走出苗寨,走进了城市人的生活。该节目除了体现苗族刺绣的传承以外,更展现了贵州的绿色生态之美,让观众更加对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三是表演形式创新。在杂技节目《绣琳琅》中出现了数个不同角色,增加角色意味着表演者需要掌握不同的表演形式,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活动。节目整体延续了苗绣工艺的基础步骤,从纺线到刺绣再到最后成品都有展示。在人物设置上也将苗绣的传承方式进行呈现--每个村寨都有刺绣能手,千百年来苗族刺绣技艺通过口传身授延续下来。节目中很多场景都有苗绣能手的身影,手把手地将刺绣技艺传递给下一代,如此才有了今天绚丽多彩的苗族刺绣工艺品。作品还将苗族刺绣工艺的展示和苗族刺绣技艺的传承有机融合,在结构上得以贯通。

展现贵州绿色生态之美

杂技节目《绣琳琅》通过典型民族艺术符号,彰显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贵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不同的民族文化精彩纷呈,尤以苗族、侗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特色。《绣琳琅》展现了大山深处苗家姑娘的日常生活,承载着数千年民族记忆和传说的苗绣纹样被赋予一层又一层崭新的意义--以苗绣符号呈现精神世界,从而具备了鲜明的文化属性;以传统工艺扩展设计的边界,从而走出大山、走进大众生活,形成根植传统文化的新的文化产业。历史上,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妇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用刺绣的方式在服饰上记录和书写自己民族的历史。

在坚持高难度动作的同时不断追求创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空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株灿烂的花朵。苗族刺绣技艺苗绣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杂技节目《绣琳琅》将苗绣与杂技的空竹进行自然融合,在舞台上综合展示。节目一开始出现的纺车,瞬间将观众带到苗族村寨的情境之中。随着纺车的旋转,象征着劳动成果的空竹缓缓从纺车滑落到演员手中。此时的空竹不仅仅是演员手中的道具,更是苗族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将空竹赋予了新的意义。

以典型民族艺术符号彰显民族文化独特魅力

可以说,杂技节目《绣琳琅》成功地把传统文化符号、贵州地域文化、非遗文化融入到了杂技节目中。其创作的成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谱写了杂技艺术光彩熠熠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文艺网】

节目的开头出现了一名年纪较大的绣娘,一边哼唱着苗族飞歌,一边纺线。她的身边围绕着一群年轻的苗族姑娘,她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绣娘手中游走的丝线,表现出了对本民族传统技艺的热爱,也将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二是空竹技巧创新。在杂技节目《绣琳琅》中出现了“单手单线”抽动空竹的动作,改变了传统的“两根杆一条线”的运动模式。演员使用“一根杆一条线”的动作,在空竹落地之前双手轮换交替抽动空竹,加大了空竹的运动难度,也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创作中的大胆尝试让节目的整体难度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增加了将空竹抛出以后,用“虎跳前扑”在空竹落地前悬空单手接空竹等动作。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zonghexinwen/2022/0523/1075.html



上一篇:政企校协同 共育新时代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下一篇:大苗山“口红哥”让民族纹饰潮起来

民族艺术投稿 | 民族艺术编辑部| 民族艺术版面费 | 民族艺术论文发表 | 民族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民族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